-
综合资讯 >

网箱如何养殖黄颡鱼
黄颡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,其肉质细嫩、少刺无鳞、味道鲜美、营养丰富,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,市场价格比较高,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,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的实用经验
黄颡鱼,又称黄腊丁。属于杂食性底栖鱼类,喜集群,栖息于水体底层,在弱光条件下摄食和活动。 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池的面积为10-20平方米,水深0.7米,长方形,池底平坦,有瓷砖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
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。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,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,死亡率高达80%。高温季节,该病暴发且来势猛,蔓延快。 症状病鱼体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好黄颡鱼的新技术
一、池塘条件 一般池塘只要塘基紧实,无渗漏,水源未受污染即可养殖,面积以1/15-5/15公顷为宜,水深1.5cm左右。 二、放养鱼种 1、放养方式:池塘主养黄颡鱼有三种方式,一种是一次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混养黄颡鱼的技术
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,其肉质细嫩、营养丰富、经济价值极高,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。黄颡鱼适应能力强,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,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,当年繁殖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的放养密度
黄颡鱼我想很多人都喜欢吃,而且黄鳝鱼的营养价值也非常好,尤其是黄鳝鱼的汤蛋白质含量有很高,因此经常是鱼对人体是非常有帮助的,因此现在黄鳝鱼的市场前景非常不错。 养殖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人工养殖黄颡鱼的技术要点
黄颡鱼又名盎斯鱼、江颡鱼,为温水性鱼类,适应性较强,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。易饲养,价格高,效益好。其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属优质上等水产品,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。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精养黄颡鱼如何做到高产
1.池塘条件 精养高产鱼塘要求水源良好,排灌方便,面积13343335平方米(25亩),水深以1.52米为宜,水质清新,溶氧丰富,池底淤泥少。静水塘必须配增氧机。 放苗前7天排干池水,每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
黄颡鱼俗称嘎鱼、黄姑、黄腊丁等,因其鱼肉味鲜美、营养丰富,颇受消费者欢迎。近年来,天然水域黄颡鱼资源锐减,各地逐步兴起黄颡鱼人工养殖热,养殖过程中也陆续发生了一些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高效实用养殖黄颡鱼的技术
黄颡鱼俗称黄蜡丁,常见个体200-300克,其肉质细嫩而少刺,味道鲜美而无鳞,不但有滋补作用,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,市场销售价在20元/公斤。 一、苗种培育 1、池塘准备 苗种池以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饵料的人工驯养的经验
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,以往主要是作为野杂鱼生存于池塘、湖泊中,以水体中的小鱼虾、昆虫和各种水生昆虫的幼虫(特别是蜉蝣、摇蚊幼虫)、糠虾、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 无脊椎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常见病害的防治
出血性水肿病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。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,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,死亡率高达80%。高温季节,该病暴发且来势猛,蔓延快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节约饲料的技巧
目前黄颡鱼养殖比较广泛,是许多地方渔农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。但是在养殖过程中,不少养殖户因片面追求产量,不懂得如何节约饲料,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多的饲料及肥料等,不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的经验
根据此时黄颡鱼苗规格增大、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,集群体较强、摄食量增大以及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等特点,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,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,抓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利用微型网箱养殖黄颡鱼的经验
在养殖其他水产的池塘中设置微型网箱养殖黄颡鱼,投资少、见效快,操作简便。网箱设置。网箱由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,长2米、宽2米、高1.2米,网目为1厘米。网箱采用封闭担架浮定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鱼苗的培育
将体长1.5~1.2厘米的黄颡鱼鱼苗(俗称水花)培养至5~6厘米大小的鱼苗(火片鱼种),大约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。本阶段的培育方法有池塘培育、流水池培育和网箱培育等。相对鱼种培育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鱼苗的暂养经验
黄颡鱼鱼苗的暂养培育阶段是指刚孵化出的不能自由游动的仔鱼,用精心护理方法培育成能自行游动、自行摄食个体的短暂过程。鱼苗的暂养培育也称仔鱼期暂养。 (一)设施条件 鱼苗的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养殖黄颡鱼钩介幼虫病的防治
[病因]病原体为钩介幼虫(Glochidium sp.)。蚌的受精卵在母蚌外鳃腔中发育成钩介幼虫后离开母体漂浮于水中,与鱼体接触后;寄生于鱼体上。幼虫靠吸收鱼体营养进行变态,发育成幼蚌。
2020-11-08 综合资讯 我要分享